爺爺叫冬季,爸爸叫冬天!寶媽隨口給孩子取一名,工作人員笑翻:這家人跟季節過不去了
一個好的名字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,但若是不好的話就會適得其反,所以說名字對孩子至關重要,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應該三思而後行。
取名字,也能隨大流?
如今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名字不再看重,甚至有些家長會隨大流,趕時髦,給孩子起一些網紅的名字,這樣的名字看上去可能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,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明白,自己名字原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。
孩子的名字,有含義才最好
之前看到一個有趣的事情,孩子的爺爺叫冬季,他爸爸叫冬天,寶媽給新生兒取名 「冬時」,上戶口的工作人員看到這樣的名字都笑翻了:一家人和季節是過不去了吧?
但是孩子的名字,對於這一家人來說很有意義,這是因為孩子的爸爸和爺爺包括孩子都是在冬天出生的,這對一家人來說也是一個傳承,非常值得紀念,理解到這一點,大家都看出這個名字還是非常好的。
父母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應該慎重考慮,畢竟名字會伴隨孩子一生,那麼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,應該注意什麼呢?
取名字時的注意細節
1.不能取太大氣的名字和偉人的名字,怕孩子鎮不住。
比如震天,振宇、凱撒之類的名字。名賤好養活,所以好多都有乳名,比如二狗子,孬蛋兒,啥啥娃之類的。也不宜用偉人的名字,例如,關羽,劉備,等怕罩不住,可能被同學嘲笑。
2.重名太多的,叫爛滿大街的名字就不要起了。
像慢媽我名字裡有一個「娜」字,和我年齡相仿的人群中跟我重名的人簡直是比比皆是!尷尬的是,每每聽到有人喊這名字,我都會「哎」的一聲答應著轉頭過去,結果時常是陌生人在叫的別人,只是和我重名而已。唉,擁有一個爛大街的名字的感受,真的是不太好啊!
而現在孩子名字中「軒」、「涵」、「梓」、「浩」、「宇」等使用率太過頻繁,就拿我所教的二年級學生來說吧,班裡二十幾個學生,名字裡有「涵」字的就有8個:女生「子涵」「紫涵」「梓涵」「夢涵」「鈺涵」;男生「軒」和「博」的也是重名太多。在講究品味又不失個性的年代,起名字就不要「人云亦云」了吧!
3.名字的諧音也要注意。
我們班有個女生叫「唐靜」,很容易叫人聯想到「糖精」,而有次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一名女記者叫「朱晶」這個諧音就更不堪了。
前幾天,兒子在廣場裡和一個小哥哥玩,我問這個小哥哥:「你叫什麼名字呀?」他說:「我叫劉贏武」。於是,我邪惡地問:「有沒有人給你起外號呀?」小哥哥不好意思的同時,跳出來個小姐姐說:「別人都叫他‘鸚鵡’,就是一種鳥。」這個回答和我腦子裡出現的名稱不謀而合呀!
4.忌生僻字或字母符號。
大多人看到都讀不出來或讀錯的名字,會不會很尷尬呢?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!
我以前有個同學叫趙彧(yù),大家常常把他叫成「趙或」,因為名字太生僻,報戶口、報名、填志願等等,處處遇麻煩,後來在讀中學時把名字改掉了。
有次在網上看到很有意思的一條消息:有一位父親竟然想給孩子取名叫「@」,因為「@」的諧音是「愛他」,又是這幾年網路流行,「@」是新生事物,又非常有個性,估計不會有人用,不用擔心重名。但是這個名字在上戶口的時候遇到了問題,因為太有「個性」了,按照戶籍管理的相關規定,無法登記。
所以,避開這些注意的地方,給寶寶起名,才不會讓寶寶的名字爛大街,也不會讓別人輕易聯想出諧音起外號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