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啥我生了個學渣娃?「學渣」變「學霸」,首先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。

 去年一則消息可太讓人激動了——心臟支架降價了!

  經過國家首次組織開展的集中帶量採購,支架價格從均價1.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。

  朋友圈一片歡呼,沸騰程度僅次于美國大選劇情反轉。

  我有點懵,心想國內現在不流行醫美流行搭支架了嗎?

  這心臟支架一搭,再生的可不只是膠原蛋白了,700塊你值得擁有!

  再一想,哦不,這是個老梗。

  如今把這個梗玩到飛起的,都是「垂死病中驚坐起,還要給娃弄作業」的老父老母們。

  不得不說, 陪作業這件事不僅極具中國特色,也極具時代特色。

  我們小時候很少有家長想不開會去陪孩子寫作業。

  就算想陪也沒有能力。

  我爹娘都是被上山下鄉廢掉的一代,數學還可以,語文基礎可以說是一塌糊塗。

  有時候需要家長報聽寫,我娘硬著頭皮連蒙帶猜,別字攪和著鄉音,像是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語言。

  我總是笑得雞賊,故意裝作聽不懂。

  說來也怪,平時對我下起手來無比兇殘的娘親,居然沒有一巴掌呼上來,笑得還有點羞澀怎麼回事?

  細想起來, 只要一碰到我學習上的事,她就秒變Hello Kitty。

  哪怕考得砸了鍋,她也客客氣氣。

  客氣得就像,不是親生的一樣。

  後來我想明白了, 發脾氣是需要底氣的。

  教我做人她很在行,所以脾氣很大,教我學習完全不行,哪裡還有脾氣?

  可是結果挺詭異,在Hello Kitty的關照下,我學習莫名其妙就開了掛,而且各科中最好的,偏偏就是語文。

  要是擱現在,我娘怕是要被時代的潮流拍昏過去。

  現在的家長太牛了,他們的學歷都太高了,居然擁有輔導作業的能力。

  這項超能力給了他們弄作業的勇氣和吼孩子的霸氣。

  比我娘當年教我做人還要兇殘百倍。

  讓人想不通的是,這些牛逼閃閃的家長們似乎總是在吐槽:

  蒼天啊大地啊,為什麼我堂堂學霸會生出個學渣?

  除了自家孩子,他們還想瘋狂吐槽一個人:仿佛為了氣死他們而存在的「別人家孩子的媽」。

  沒文化,卻養出了學霸,簡直不把天理放在眼裡。

  這些「別孩媽」總是謙虛謹慎,隱藏很深,需要非常細心,才能發現蛛絲馬跡:

  恍若隔世啊有沒有,確定不是我娘換了個馬甲上線了?

  腦海裡突然就一個念頭閃過:

  說好的遺傳呢,這年頭只剩變異了嗎?

 父母學歷低倒成了優勢?

  為什麼那麼多高學歷父母的 基因都白瞎了?

1

記憶濾鏡 和 迷之自信

  要說高學歷父母的最大特點是什麼,那就兩個字: 自信。

  那是Hello Kitty們夢寐以求的東西。

十個高學歷父母中有九個覺得自己小時候是神童,還有一個暗戳戳覺得自己不是神童,而是超級神童。

 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。

  每次聽他們講述自己清新脫俗的童年經歷時,我都笑而不語。

  因為我懷疑,他們真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一切嗎?

  真的能夠確保記憶沒有選擇、沒有偏差嗎?

  如果我不是記憶點奇特又倔強,總是死死記住不該記住的東西,恐怕也會不要臉地把自己歸到神童那一類。

  父母、老師、親戚們早就像串了口供似的,一口咬定這孩子從小就天賦異稟,聰明得不要不要的。

  就連和我從小一塊兒考過無數場試的發小們,對我上學的那些糗事也連個渣渣也記不起來了。

  他們的記憶統統為我開了濾鏡,還加了很多神奇的特技。

  我爹說我虛五歲就能心算加減到上億,可我現在都算不了,感覺這輩子都算不了。

  老鄰居說我三歲就會寫上下左右,我說等等,別說寫,我恐怕六歲之前都沒分清過左右。

  不僅如此,我還記得我一年級很少考到90分,大多數考卷都寫不完,二年級考過不及格,考卷寫了一半就歡快地玩了起來。

  直到三年級期末考試,我才考了人生第一個一百分,拿著考卷仰天長笑。

  可我說起這些時,所有人都覺得我在開玩笑,他們的記憶裡壓根沒有這一段。

我卻很慶倖這段記憶沒有消失,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,自己也曾是個普普通通的笨小孩。

  瞎說句大實話,所謂的名校精英,絕大多數都也只是普通人類而已,智商具有碾壓性優勢的鳳毛麟角。

  更何況, 就算是真正的神童也不是出了娘胎就能考清北,也要踉踉蹌蹌學走第一步路,也要咿咿呀呀學說第一句話。

  可是長大後,大家的那段「笨小孩記憶」都被學業和事業的成功一鍵粉飾了。

  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覺得學霸就是從上學第一天起就一百分刷到底,忘了自己當年其實也沒有做到。

  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居然考不到一百分時,不禁悲從中來,完了完了,孩子選擇了變異。

  但他們又絕不甘心,因為他們是睥睨眾生的精英,怎麼可以輸給Hello Kitty?

  這事就變得痛苦起來了。

  最後,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的作業,牙一咬心一橫袖子一擼,決定弄起。

  畢竟他們擁有輔導作業的能力,而Kitty們沒有。

孩子拼不過,拼自己總可以吧!

  你很難想象精英家長們拼自己可以拼到什麼程度。

  有的表現出了極高的情商,捨不得打孩子,氣起來拍桌子拍到手掌骨折。

  有的表現出了極高的智商,為避免誤傷孩子和誤傷自己,把自己戰略性反綁。

  總之,為了把孩子培養出祖傳的精英氣質 ,必須搞點事情。

  顫抖吧,Hello Kitty!

2

心高氣傲 和 越俎代庖

  心高氣傲四個字和我娘,還有她的Kitty小夥伴們大概是沒什麼關係的。

  不幸的是,我得承認我有,誰讓咱也稀裡糊塗混進了精英隊伍。

  自從有了熊孩子,我娘在我心裡就成了神一般的存在。

  因為死活想不通,當年面對我過山車一樣刺激的成績,她是怎樣做到寵辱不驚的?

  捫心自問,我做不到,我需要 常備速效救心丸。

  至今都清楚地記得大麥第一次考砸的時候,我腦袋直接炸裂,眼前一黑,全身癱軟,用繩命詮釋了什麼叫做崩潰。

  雖然後來通過反復練習,我已經熟練掌握怎樣崩得慢一點,或者潰完之後怎樣重建得快一點,但是依然 無法阻止崩潰這件事的發生。

  哪怕只有一瞬間,也足以刻骨銘心:

  眼前的黑是什麼黑,你說的白是什麼白?

 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生的啥玩意兒孩子?

  放開那考卷,讓我來!都特麼讓我來!

  要是內力稍微差那麼一丟丟,估計我就真的把持不住了。

  還好,還好,作為一名成熟而優秀的育兒博主,我又緩緩放下了撈起的袖管,和褲腿。

  腦海裡傳來上帝喚醒人類幼崽之母的聲音:

你不能替代孩子長大。

  本事再大,也給我憋回去!

  話說,回應上帝的指引, 我是從來不給孩子弄作業的。

  大麥小米從上學第一天起,我就給報了全天班,平時作業在學校完成,眼不見心不煩。

 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,上帝打了個瞌睡,疫情來了,上學期爛尾了。

  德國的網路基礎設施遠不如中國,網課開不起來。

  每週老師發郵件佈置一堆作業,沒有任何講解,就讓小朋友自生自滅去了。

  失去上帝的指引,我終于在喪心病狂的疫情中,弄起了喪心病狂的作業。

  不弄不知道,一弄才知道這事有多魔障。

  大人一開口,孩子就智熄了。

  孩子一開口,大人就炸裂了。

  作業本來好好的,大人一弄,它就原地改名叫作孽了。

  雞飛狗跳不是夢。

  若不是大麥小米此時已經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尖子生,我肯定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倆傻子,進而懷疑自己是不是嫁了個傻子。

  最想不到的是,我竟然會在三分鐘之內被氣到七竅冒煙暴跳如雷。

  我是誰?成熟而優秀的育兒博主啊!

  我不要面子的啊!

  那一刻,我理解了所有弄作業弄到生無可戀的家長們。

  這件事是怎麼誤入歧途的,其實也不難想通:

第一,大人的思維和小孩的思維不在一個頻道上。

  論兒童教育的專業性,學歷再高,家長也不能隨隨便便替代老師。

  常常我們覺得自己講得已經不能再清楚了,孩子仍然一頭霧水,因為你進入不了他的頻道。

  你卻以為孩子聽不懂是因為態度問題,再聽不懂就是智商問題。

  高學歷父母打死也不會懷疑自己的水準有問題,而這恰恰是最大的問題。

第二,孩子的大腦是聲控的,大人嗓門一高,他們就當機了。

  弄作業的時候,每個大人的內心OS都是「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」。

  而每個孩子的內心OS卻是「對我們小孩來說就是很難啊」。

  我們在以成年人的智商碾壓他們,完了還要用成年人的嗓門怒吼他們。

  其實只要想想你考駕照時那個坐在旁邊吼個不停的教練,就會知道大腦一片空白是怎麼回事。

  高學歷配上高嗓門,直接就把孩子幹懵了。

  這個問題有解決的辦法嗎?

  有的。

  一是去研究孩子的思維方式,找到能讓他們聽懂的講解辦法。

  二更簡單,不弄作業了謝謝!

3

無所不能的父母 和 習得性無助的孩子

  我曾向朋友們安利過一本書《不平等的童年》,作者對美國88個家庭進行調研,總結出了不同階層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特點並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。

  其中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姑娘叫梅勒妮,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  因為她的媽媽漢德隆女士是整本書中唯一在家陪寫作業的家長,這在國外非常少見。

  作者對那些相愛相殺的場面進行了詳細的描寫,隔著紙張都能感受到母女倆的沮喪和絕望。

  如果遮住人名,代換成中國家庭也毫不違和。

  可是梅勒妮的成績呢?

十分穩定,全班墊底。

  這位在孩子學業上傾注了無數心血的高學歷媽媽,把失敗歸結成學校教育的問題。

  她不僅親自下場干預孩子寫作業,還試圖干預學校教育,抱怨老師佈置太多作業,沒有幫助梅勒妮建立自信心。

  當老師非常熱心地給她提出建議、推薦閱讀輔導員時,她卻置若罔聞,毫不配合。

  作者用了三個字來評價漢德隆女士的做法:跑偏了。

  比起工人階級和貧困階級家庭的低學歷父母,漢德隆女士這樣 無所不能的精英父母破壞性更大。

  她的主意太多了,能力也太強了。

  精英家長如果不懂收斂自己的強勢,最直接的後果,就是養出習得性無助的孩子。

  梅勒妮的害羞內向、缺乏自信是老師造成的嗎?

  不,恰恰是她這個精明能幹的媽媽造成的。

  「習得性無助」是一個心理學名詞,指的是人們因為長期的負面經歷而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評價,自尊降低,對于現實感到無望。

  這個名詞產生的背景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·塞利格曼進行的小狗電擊實驗(實名反對此類實驗,請勿模仿,我會報警)。

  實驗中的小狗在多次遭受電擊後慢慢放棄了掙扎,縮在角落[呻·吟],即使籠子已經被打開,也反應消極,不再做逃生的努力。

  它已經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擺脫電擊。

  在漢德隆女士日復一日弄作業的過程中,梅勒妮得到的是 無窮無盡的挫敗感,幾乎每一天都在眼淚和疲憊中結束。

  她的腦子越轉越慢,已經 失去了獨立解題的信心。

  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的樂趣,她從未得到過。

  同時,因為媽媽對學校的不信任,家校關係緊張,也使得她無所適從,很難依靠老師的幫助獲得進步。

  她就像實驗中那只縮在角落[呻·吟]的小狗,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意義。

  也許我們並沒有漢德隆女士那般強勢,但在弄作業的過程中,人人都會表現出成年人居高臨下的態度,情急之下很難控制。

  原因如前所述,誰弄誰知道。

  孩子的自尊心非常脆弱,這是已經遠離了童年的成年人很難體會的脆弱。

  我們不知不覺中提高的嗓門、不經意流露出的失望、口不擇言的責駡,對他們來說都可能相當于實驗中的電擊,時時會摧毀他們的意志。

  當他們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的時候,他們就真的學不好了。

4

Hello Kitty的秘密

  細心的讀者可能心裡早就犯嘀咕了,要說父母學歷越低越會教育,顯然並不科學。

  「龍生龍鳳生鳳」才符合我們的普遍經驗。

  沒錯,那些輸給Kitty們的高學歷父母,只不過是把一手好牌打爛了。

  而那些一手爛牌打好的Kitty們,都非等閒之輩,都有過人之處。

  恐怕他們自己都未必意識到,自己已經是「戰略上藐視,戰術上重視」的絕頂高手。

他們專注于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,然後把一切交給時間,用足夠的耐心去等待。

  他們沒有偶像包袱,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父母並非無所不能,青可以勝于藍。

  他們甚至故意示弱,把弱點大方地展現給孩子看,告訴孩子:來吧,超過我並不難。

  他們不會因為孩子的一次失敗就如臨大敵,難以釋懷。

  他們心裡沒有假想的神童,也沒有莫名的不甘,他們接受現實,順其自然。

  除了不會給孩子講題,其實別的他們都會,他們是天生的教育家。

  高學歷父母們最大的問題在于,很難擁有如此平和的心態。

  他們太心急,太傲嬌,太不能接受失敗。

  當他們決定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給孩子弄作業中去時,就已經一腳踩進了泥潭。

  他們的親力親為剝奪了孩子自由探索世界、體會學習樂趣的權利。

當學習在他們孩子的眼裡淪落為討好父母的工具,悲劇就開始了。

  即使最後,這樣的孩子被強推進了名校,也缺乏終身學習的動力。

沒有熱愛的人生,成功從何談起?

  只有克服了這個問題,高學歷父母的優勢才會真正顯示出來。

  他們擁有扎實的文化功底,豐富的教育資源,廣泛的人脈,雄厚的財力,最大程度為孩子托底的能力。

  只要力氣用對地方,他們的能量令Kitty們望塵莫及。

  所以 學歷從來都不是問題,問題是如何揚長避短而已。

 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。

  好消息是心臟支架人人都搭得起了,壞消息是弄作業的家長沒有後顧之憂了。

  我有個不成熟的小建議:

  非要弄的話,不妨 等到孩子主動提需求的時候。

  換句話說,等他來追著你問,而不是你去追著他教。

  學習到底是誰的事,這個問題雙方都要搞搞清楚,才能愉快地玩耍下去。

  另外,700塊也是錢,能省則省。

  多活幾年不香嗎?

用戶評論